心向沃土 —— 和瑛社 2023 高考社论

发表于 2023/6/8

心向沃土 —— 和瑛社 2023 高考社论

生于死土

主观上的人,是具有独特性格,自由之躯的动物。客观上的人,更像是土地上生长的植物——在一定的土壤条件下生根发芽汲取养分,接受外界的降水与阳光和养分,成长为和大多数人一样,却又有所不同的人。

土壤的条件,对于人的生长极为重要。人们对于土壤有深刻的研究和了解,将缺乏有机物和微生物与氧气的土壤,称之为死土。

那么,一个发展极其不均衡,被教育资本集团所控制的城市,多所隶属于同一个体系,模式一比一复制的学校,泯灭学生发展性,带动整个省甚至全国复制这种堪比恐怖主义的制度,我认为可以将其称为死土。

衡中死土效果图

图片提供:Crispy Studio

无论如何泯灭,客观上的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——总有向往美好,开拓创新的,总有头脑清醒,不甘麻木的。这些本应在试验田里茁壮生长,这些本应呼吸甜美空气,沐浴温暖阳光的人。在不同的地方,对于这类人有不同的称呼。有人称他们为创新精神的未来希望,有人称他们为不服从管理的不良青年。不过既然是死土,那一定是选择了后者。这些人面对着外界的巨大阻力,恐怖压力。为了抵御这一切,他们寻找到了彼此,由个人变成了群体,他们结成了深厚的友谊。

死土之死

衡水思想,是经过资本的污染,世俗的祸害,现在早已成为了极端功利主义的代名词。20 年前的衡水,可能具有知识改变命运,努力成就未来。但是如果将所有人都放在这样的环境中,灌输以相同的功利主义思维,鼓励学生将人与人之间的歧视,猜疑,攻击,塑造极端的集体主义;不尊重个体的情感,遏制个体的个性化发展。那这样的学校,就不能被称之为一个育人的场所,只能被称之为工厂,或是集中营。

诚然,树叶和的枯黄,来自于枝条的孱弱,枝条的孱弱,来自于树干、树根的溃烂。这样不符合发展潮流的体质,无论是衡中,还是更广泛更深层的,定会被一同历史扫进垃圾堆里。

我们常说以史为鉴。死土之死,是每一个生在死土的我们所亲眼看见的,亲身经历的。极力避免重蹈覆辙,当是每一位和瑛衡中人夜不能寐,饮食无味之时萦绕在脑海中的主旋律。当下社会环境恶劣,人心险恶浮躁。衡水体制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。衡水体制是社会阴暗面的集中体现,是死土最纯粹的样本,是反动倒退势力本身。我们要拿出最鲜明的旗帜来反对这种形式的存在。

破土而生

每年高考,不仅是决定一批人的命运,更是让一批人短暂解脱出来,给大家时间以思考,也是引人忆起往事。当一切的疯狂都以一个三位数总结,曾经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自己就会幡然醒悟:什么才是最重要的,什么才是最值得珍视的。

无论如何,种子总要发芽,否则就烂在地里成为死土的一部分。虽然生于死土,但是外面的阳光和水总归是不一样的。创新精神,深厚友谊,激情的抗争精神,在死土中破土而出了。

和瑛社员之间,深厚的友谊和默契,正是在这不见天日的三年逐渐形成。

和瑛社南区成员合照

和瑛衡中人的相遇,不仅仅是共同爱好这么简单,也不仅仅是身处相同境地这样单纯。是因我们心中有相同信念,相信在如此环境中,创新的种子仍得以保留,仍希望可以在如此土壤中茁壮成长。因此,涌现出了如景晔、纾浚的创新人才,他们组成了今天的和瑛社。

和瑛社内还有一部分的非衡中成员。 这些人虽然没有在衡中就读的经历,但如果将衡中体制这一概念再引申,就会发现,那些盲目学习衡中体制的学校,比如抖飞曾就读的保定一中,是盲目学习衡水体制的典型例子。这些地方同样是死土,同样也有奇才。我们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下,精神上定是相通的。

即使是高考工厂,也有明辨是非的老师存在。他们鼓励学生创新,尊重学生情感。他们无力向上改变,却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港湾。我们同这样的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。

向往希冀

目前的形势是,大多数的和瑛衡中人,已经结束或马上将结束自己的高中生涯,走向相对开放的大学校园。在大学,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进行自我的发展,和志同道合的人前往自己心中的梦想。我们的指导思想,也进一步迭代和完善。

我社的事业在大家的不断努力下不断向前,文化建设,技术建设,法务与财务的建设稳步推进,我们也在积极地开展新的业务,结识有志之士。我们推进社团合作,开展同单位的对接。

同时,我们要更加坚定“四个精神”、“两个反对”。一段时间以来,某些人,思想动摇、松懈,放松了警惕。

我们的社团建设务必求真求实,切忌夸夸其谈。面对问题,我们要下大决心,拿大气力来解决。

回首过去的峥嵘岁月,放眼未来的光明前程。我们生于死土,但从未放弃;我们破土而出,向上生长,向往希冀。逆境之下,人与人的连结,如同甘霖彼此滋润。社员团结一心,定能开拓出新的天地。我们的成功,是对衡水体制最好的反击,也是对我们自身价值最好的肯定。